发布时间:2024-09-21 10:40:12
9月10日,清新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在不同区域娱乐。 记者 邱炜民 摄
“我下象棋比较多,也写毛笔字或者打乒乓球。来这里的老年人很多,有时候凳子都不够坐,很开心,试运行到现在几乎天天来。”近日,清新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里气氛热烈,30多名老人在各自爱好的领域活动着,下棋、打桌球、打乒乓球、唱歌、打牌……住在附近社区的74岁老人李伯清刚打完乒乓球,对中心连连点赞:“养老中心人气旺,宾至如归孝慈心。” 据了解,清新区目前60岁以上老人共有9万多人,其中区政府驻地太和镇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数达3.4万人。近年来,清新区立足实际,创新“公建民营、购买服务”方式,探索综合养老服务新模式,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整合资源,建设全区首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早在2013年,国家就开始推动以公建民营为重点的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以解决公办养老机构体制机制僵化、发展活力不足、市场反应迟钝、服务质量整体不高、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的《“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中也提到,重点支持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夯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带护理型床位的日间照料中心,支持连锁化、综合化、品牌化运营。 为了让老年人有更好的养老服务,2023年1月,清新区盘活原区供销合作社办公场地建成的全区首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试运营,上下两层,总面积780平方米,内部设有长者饭堂、棋牌室、康复理疗室、心理咨询室、书画室和运动区域等功能区。 “专业的事情专业机构来做。”清新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清新探索“公建民营、购买服务”运营模式,经过公开招投标,由全国连锁、专业程度高的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美好家园养老集团运营。目前,中心有3名专业社工、3名养老护理员、1名专业康复理疗师上岗服务。 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实质,是公私合作下的共同治理行为。上述负责人表示,这种共同治理行为能够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共同提供机构养老服务的职责结构,既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各自的优势,也能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妥善处理合作中的各种问题。 面向全市,致力打造成老年人的“幸福驿站” “自从这个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我们就成了这里的常客。”李伯清说。住在附近西河社区的84岁老人潘桂凤也几乎天天来。她从家里到中心步行10分钟左右,以前没有养老服务中心,只能到附近的露天体育馆看别人跳舞,“这里有空调有茶水,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也好”。她说,在这里还经常能听到康复知识讲座,了解一些养生健康知识。 清新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对全区甚至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都是免费开放,涵盖打牌、下棋、打桌球和乒乓球、心理咨询、唱歌等项目,一些医疗器械租赁比如轮椅、助浴服务、康复理疗等则适当收费。 实际上,该中心能够提供更多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徐钊华介绍,这里建立了包含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安全援助、老年用品服务、转介服务、评估服务、家庭养老床位等共15个大项、59个小项的养老服务清单。 为满足家属临时无法照护、出院后短期专业护理等短期托养照护需求,中心推出日托、临托服务,设置专业的康复理疗室,配置康复理疗师,提供艾灸、拔火罐、红外线理疗、中频治疗仪、中药封包治疗、手法推拿、康复训练等专业理疗服务,并联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义诊、健康讲座、上门巡诊服务。中心打造的“沐浴幸福”特色服务品牌,由专业助浴师采取上门助浴的方式,提供500个名额,解决经济困难、高龄失能及半失能老人的洗浴难题。 老人养老“不烦忧”的同时,长者饭堂也让老人养老“不闹心”。“儿子媳妇要上班,白天家里就我一个人,买菜做饭很不方便。”在中心打桌球的黄伯说,这里的“长者饭堂”解决了他的吃饭难题,还可自主选择现场就餐或送餐上门。目前,登记申请配餐的长者有70多名。 中心还推出了智能化居家设备改造服务应用,为老年人安装感官探测器、床头一键呼叫设备等“家庭养老床位硬件”,接入中心24小时监测系统网络,将服务对象纳入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提供“线上+线下”联动服务,实现对居家服务对象行动、身体实时监控。“有一次,我扶着梯子想拿些东西,社工通过‘智慧平台’看到了,提醒我注意安全后,马上赶过来帮我。”家住建设社区的梁伯表示,社工给他佩戴了智能手环,能及时了解他的身体情况,这种关爱让他生活很安心。 除此之外,为引导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找到精神上的慰藉,中心发挥各功能区域作用,联合各类市场主体、志愿者团队等社会力量,聘请9位银龄教师,开办康复保健动作班、书法班、声乐班、舞蹈班等“长者学堂”,累计服务625人次。